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近日联合制定并发布了《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对多晶硅行业的建设项目核准、备案管理、土地审批、环境影响评价、信贷融资、生产许可、产品质量认证等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1月25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准入条件》提高了多晶硅行业的准入门槛,对产品质量和环保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其发布有利于规范多晶硅的生产市场,防止资源浪费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多晶硅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按照要求,工信部负责多晶硅行业管理,商有关部门后以联合公告形式发布符合准入条件的多晶硅企业名单,形成《多晶硅行业准入名单》,实行社会监督、动态管理。
“新目录”出台前不批新项目
《准入条件》对多晶硅行业的项目建设条件和生产布局提出了明确要求。按要求,新建和改扩建多晶硅项目投资中最低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0%。严格控制在能源短缺、电价较高的地区新建多晶硅项目,对缺乏综合配套、安全卫生和环保不达标的多晶硅项目不予核准或备案。
按要求,在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内不得新建多晶硅项目,已有项目需按照规定逐步退出。在政府投资项目核准新目录出台前,新建多晶硅项目原则上不再批准。但对加强技术创新、促进节能环保等确有必要建设的项目,报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组织论证和核准。
《准入条件》还对多晶硅行业的生产规模与技术设备提出了新要求: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年,半导体级多晶硅项目规模大于1000吨/年;多晶硅企业应积极采用符合本准入条件要求的先进工艺技术和产污强度小、节能环保的工艺设备以及安全设施,主要工段、设备参数应能实现连续流程在线检测。此外,《准入条件》对产品质量、环境保护等都做出了相应规定。
孟宪淦解读认为,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政方针,也符合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大方向,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规范多晶硅行业的有序发展。
防范过剩与规范发展并重
因受技术因素制约,目前国内多晶硅行业在生产工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能耗高及生产过程无法实现封闭式循环。
针对上述问题,《准入条件》明确提出,新建多晶硅项目生产占地面积小于6公顷/千吨。现有多晶硅项目应当厉行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小于80千瓦时/千克,到2011年底前小于60千瓦时/千克;半导体级直拉用多晶硅还原电耗小于100千瓦时/千克,半导体级区熔用多晶硅还原电耗小于120千瓦时/千克;还原尾气中四氯化硅、氯化氢、氢气回收利用率不低于98.5%、99%、99%;引导、支持多晶硅企业以多种方式实现多晶硅—电厂—化工联营,支持节能环保太阳能级多晶硅技术研发,降低成本;到2011年底前,淘汰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线;水资源实现综合回收利用,水循环利用率≥95%。
孟宪淦表示,对排放的要求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到2011年底前实现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小于60千瓦时/千克的要求,对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升级。
事实上,《准入条件》的制定,主要是提高了新建项目进入的门槛。那么,现有的多晶硅行业是否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呢?
孟宪淦告诉记者,从国内多晶硅市场需求看,2010年国内多晶硅产量约42000吨,需求约70000吨,仍有很大的缺口。从产品价格来看,2010年一季度国内多晶硅价格为每公斤55美元,国际价格为每吨48美元,价格差距主要是因为国内多晶硅产品技术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高。也就是说,国内多晶硅产品在质量和数量方面都远远不能满足光伏产业发展需求。
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投产的多晶硅企业有25家,产能约57000吨,在建企业有28家,产能将超过57000吨,以此推算,未来1~2年内,国内产能将超过10万吨,而且还有新的企业不断进入。按全球需求10万吨推算,如果不及时加以规范,多晶硅行业将出现产能过剩风险。《准入条件》的出台,对规范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孟宪淦建议,从目前来看,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十二五”规划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都已经规划出多晶硅的市场发展容量。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发展战略,地方政府也是如此,在编制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从长计议。
各方声音
此次出台的《准入条件》,基本称得上是2009年国务院38号文件(《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细化,最早在2009年三季度已在国内多个主要多晶硅生产企业间展开征求意见。《准入条件》今年才出台,可见讨论过程之艰。
《准入条件》的出台将有利于具有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的大型生产企业,随着多晶硅利润趋于合理以及下游电池组件需求增大,拥有长产业链的光伏生产企业更值得看好。
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引进的第三代设备完全可以做到尾气闭路回收。但这需要较高的成本,只有大公司才能实现,小规模生产企业排放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提高准入标准可以有效控制污染。